北部湾大学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滨海运河城市——钦州市,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具有国家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校,还是一所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校园建筑特点,被授予3A级景区的学校。
学校坚持“面向需求、错位发展、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北部湾,服务国家战略需要,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办学定位,不断彰显“海洋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特色,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科技促校”发展战略,朝着一所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宏伟目标不断开拓奋进。
历史沿革学校前身为1973年创办的钦州地区师范学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钦州学院;2018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11月,教育部批准在钦州学院基础上设立北部湾大学。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北部湾大学建设,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在各种文件中多次强调要加快支持北部湾大学建设,助力培养高质量的海洋、航海类人才。
办学条件学校校区位于钦州市滨海新城,占地面积2070亩,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5.63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4万余平方米。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225.67万册,电子图书292.10万种(册), 中外文数据库31个,中外文期刊754种,中外文电子期刊104.83万余册。具有智慧校园平台。学校设有海洋学院、海运学院、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石油与化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人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北部湾大学东密歇根联合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船员培训中心)等19个教学单位。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6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广西一流学科(B类)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其中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等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国际商务、机械、农业(渔业发展)、材料与化工、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设计、音乐、资源与环境等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广西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与项目),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近三届主持项目)。
学校着力凸显海洋性办学特色,开设有海洋科学、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一批涉海类专业,构建了海洋生物与技术、海洋交通运输与工程等具有海洋特色的学科专业集群。
师资队伍学校有教职工1373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81人、博士389人(含在读)。现有省部级人才22人次,省级人才团队23个。
人才培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5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02人,留学生194人。学校现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评全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A级单位、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A类建设单位、广西学生资助育人实践基地建设学校,荣获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17次、留桂就业工作贡献突出单位2次,被列入自治区首批“职达校园”就业服务站建设名单。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各类国家级赛事获奖643项,曾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3项,获得“挑战杯”国家级金奖1项、铜奖1项;参加省级学科竞赛获奖2441项。
科学研究学校积极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区战略,整合政校院企优势科技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积聚海洋科技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学校牵头建成国家科技小院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2个、广西科技创新合作基地1个、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参与平陆运河集团牵头共建全国首家运河实验室—广西现代运河实验室,是全区首个主体建设在高校的广西实验室;与区内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广西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广西创新联合体等科技创新平台7个;获批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入选广西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广西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西科普教育基地;与钦州市、防城港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园区办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科研机构,服务地方、行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现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70多个。学校获科研项目与科研平台经费约2.18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77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以及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共计72项。
服务社会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实施及广西向海经济发展为己任,聚焦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构建了产教融合、校地协同的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与中国船舶集团广西造船有限公司共建“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助力构建现代向海产业体系;与上海华谊钦州基地合作共建广西现代化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万亿元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北部湾海洋牧场研究院建设,合作推动海洋牧场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服务广西“蓝色粮仓”打造,构建可持续蓝色经济生态链。与广西海洋研究院、中船广西等6家单位共同倡议发起成立广西—东盟海洋产业发展联盟,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国家,全面推动海洋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化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广泛合作。
国际交流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招收有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年来,国内学生赴海外、深造就业1342人,先后培养来华外籍留学生1590人。2015年,学校设立中国—东盟水上训练基地,培养了2000余名航运人才。2016年,学校与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21年,“北部湾大学东密歇根联合工程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成为广西首个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建设有全英文授课专业6个、全英文课程300多门。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
北部湾大学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观内省、达道知行”校训和“海涵春育、鹏举南天”湾大精神,全面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内涵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书写湾大人的奋进之笔,为早日建成海洋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湾大智慧和力量!
>>>招生专业及学费以学校最新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北海求职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北海德帆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北海市平行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合运营 /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4029955号-1
桂公网安备45050202000674号
地址:北海市海城区西南大道509号北海人才大厦2楼205 EMAIL:xiu0779@qq.com
ICP经营许可证:桂B2-20240697 人力资源证: (桂)人服证字[2024)第0501000313号
Powered by PHPYun.